對大型灌區節水改造規劃的幾點認識
近年來,我國節水灌溉發展很快,創造和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但在大規模節水灌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的理論。按照中央的部署,各地正在抓緊進行“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規劃設計。雖然水利部明確提出了原則與要求。但各地對這些原則的理解尚有差異。由于這種全面規劃不僅關系到灌區本身的發展,而且將對地區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為了使改造后的灌區既能滿足節約用水的要求,又能保持農業持續發展,即最經濟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和最有效地進行灌溉,規劃設計人員不可避免地會遇到許多不能用傳統方法解決的新問題。結合部分參加規劃設計報告評審的體會,對我國大型灌區節水改造規劃設計的基本任務、及要求談幾點認識。
一、灌區節水灌溉規劃的基本任務
節水灌溉是根據作物需水規律及當地供水條件。為了有效地利用降水和灌溉水,獲取農業的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環境效益而采取的多種措施的總稱。節水灌溉的含義甚廣,如果僅把它理解為節水條件下的灌溉或節約灌溉用水,就無法理解中央要把節水灌溉當作一項“革命性措施”來抓的要求了;灌溉水從水源到被作物吸收利用,要經過一系列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存在水量無益損耗;換句話說,每個環節都存在節水潛力,凡能在這些環節中提高水分生產率的措施,均屬于節水灌溉的范疇。因此,節水灌溉規劃不能只圍繞工程進行。
在灌區節水灌溉規劃設計中,在做好常規的調查、研究、工程規劃、經濟評價等工作的同時。應重點加強以下工作:
1、總結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
我國大型灌區一般都經過了幾十年的運行,經驗和教訓都很多,各灌區應該認真總結成功的經驗,加以升華,并體現在新的規劃、設計和今后的管理中。另一方面,無論是工程問題,還是管理問題,也無論是現實問題,還是潛在的問題,都應通過這次規劃和灌區改造盡可能加以解決。
2、恰當定位,研究節水策略
依據灌區現狀、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恰當定位本灌區的發展目標,分析節水潛力。研究技術上可行、經濟上最優的節水策略。由于每個灌區的條件不同,每個灌區的節水策略也應各有特點。
3、算清水賬,優化配置資源
可供水量的分析一般可按傳統理論進行,但滿足高效用水要求的需水分析應按節水灌溉理論和水資源系統分析理論進行,并成為整個規劃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不僅要分析農業用水,也要分析工業、生活、發電、航運、環保、養殖等用水要求;不僅要分析高峰期用水量,也要分析用水過程,以便在時間上和空間上合理利用水資源。
4、做好環境影響評價
灌區節水灌溉環境影響評價既包括發展節水灌溉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也包括對社會環境的影響;既包括積極有利的影響,也包括消極不利的影響。灌區節水改造規劃中對灌區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的體現,主要應以此評價為基礎。
二、節水灌溉技術措施及其運用
1、強調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的有機結合
任何先進的節水設備,只有在合理使用的過程中才能發揮作用,達到節水、增產的效果。襯砌渠道若不按計劃輸、配水,其結果是減少了滲水、增加了棄水,要在田間推行科學的節水灌溉技術,需要供水有保障;欲使渠系配水適時、適量,需要有較高的灌溉管理水平;要促使農民采用先進的灌水方法與技術,需要在灌溉水管理體制與機制上下功夫。因此,節水灌溉的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之間相互影響,共同發揮作用。
事實上,灌溉與農業技術措施的有機結合不只是節水灌溉的需要,實踐中早就有灌溉結合殺蟲、施肥、耕作等的經驗、其中,稻田泡田期邊耕邊泡的方法正是為了減少滲漏量。因此,各種節水技術措施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滿足“高效”、“優質”的要求。發展節水灌溉需要投入,但資金的投入只是必要條件之一,不是充分條件:知識的投入、精力的投入也十分迫切。
2、強調節水技術措施的靈活運用
對于某一種或某一類節水技術措施,也只有靈活運用,才能滿足經濟、合理的要求。例如,在山丘區灌區,干渠防滲可能應優先于田間渠系防滲,但在南方平原地區,許多干渠為灌排兩用,在地下水位很高時,干渠滲漏損失??;另一方面,干渠縱坡很緩,水頭十分寶貴,干渠襯砌在技術上、經濟上均不合理。在灌區內部,優先襯砌上游、還是優先襯砌下游,都需要進行論證:不同的作物品種,其灌水方法與技術不同;對于同一種作物,不同的地形條件、水文地質條件,田間灌水技術也應不同。
